回望2022,淄博教育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记者 樊舒瑜

回望2022,淄博教育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起笔是民生重托,落笔为时代印记。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淄博教育而言,这一年同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淄博教育以改革为指引,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负重而行,奋力向前。

那么,答卷如何?面向未来,淄博教育还能做得更好吗?

攻克难关

实现均衡教育,一直以来是民众的期待。正因如此,“集团化办学”快速被提上日程。

普遍的观点为:作为现下可行的破题利器,此举不仅可以借助名校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实现“以强带弱”发展,还可以复制名校样板建造新校,实现“以强带新”发展。

如今,承载着城市重托和全民期待,经过多年探索,淄博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渐次推进,且优势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已建成教育集团82个,培育10个教育集团化办学典范,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孵化出一大批群众满意、社会放心的优质学校,更好就近就便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需求。

作为实现教育均衡的另一大破题利器,信息化教学一直颇受淄博教育部门重视。

据悉,全市投入3.48亿元全面建成国内最先进的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城乡师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该项目获全国5G应用大赛智慧教育决赛一等奖。

“‘交互式在线教学’的新探索,有效解决了名师不均衡的问题。课堂教学实现异地同步直播后,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双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名师的辐射作用也达到了最大化。”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王迎军院长表示。

沂源县东里镇中心小学就是享受到这一改革红利的学校之一。

“‘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的普及和应用,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将传统线下课堂变成了可视化、场景化、互动式的智慧课堂。”沂源县东里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恣含称,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在线课堂”在乡村和城区小学的教室同步上演,实现了优秀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异地共享,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沂源县东里镇中心小学不是孤本,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淄博市共开展名师课堂5031节,名校课堂4199节,专递课堂3945节,网络教研7724场。

实现优质教育均衡,除了做优存量,做大体量同样也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投入3.1亿元,新改扩建42处幼儿园,新投入使用30处,其中公办幼儿园21处,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1%。招聘公办幼儿教师1119人,2022年成为招录公办幼儿教师最多的一年。

义务教育阶段,全市投入6.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9所,新投入使用13所,新增学位两万个,数量创近年新高。投资4.03亿元,全面启动老城区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49个校园校舍类项目全部竣工,全力办好每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民众期盼正在成为现实。

新政频出

优质均衡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淄博在培养名师方面同样不遗余力。

2022年,淄博市在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教学名师评选中4人上榜,占全省获评总人数的一半,被省教育厅誉为名师培养的“淄博现象”。

“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就必须带动更多的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教学名师、桓台一中副校长耿文超表示,建立名师工作室是带动教师群体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名师工作室现在有项目、有经费、有平台,也有底气辐射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外出参加活动,外地市的教育同仁经常问我:你们淄博为什么就能培养出这么多名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个人努力是前提,政策体制是保障’。”耿文超自豪地说道。

“如今,淄博健全“新秀—骨干—名师—未来教育家”梯次培养机制,实施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行动,遴选262名高中优秀教师与北师大开展联合培养,加快壮大高中骨干教师队伍,名师名校长队伍日益壮大。”淄博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

此外,在全省率先整市落实“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中小学职称分级聘任改革,11976名教师晋升岗位等级,1334名教师降低岗位等级,一举打破教育几十年以来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全面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同样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2022年6月,淄博在全省率先推出学前教育段“幼随长”招生录取方式,多孩家庭子女有“同时同园”就读需求的,入园小班的幼孩可申请入大孩所在幼儿园同时就读。这一举措已为全市433个家庭提供了接送便利。

义务教育段方面,全市所有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并逐步向午休午餐、暑期托管延伸,推进高质量“课程超市”建设,惠及学生38万余人。

为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优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调整后的科目设置为学生留出更多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引导义务段教育教学更加关注核心素养、更加关注人的全面、特色发展。

不仅如此,学生的就学条件也在不断优化。据官方数据显示,全市投入7525万元,更换中小学新型护眼灯教室10099间,更换可调节课桌椅29.82万套,425所中小学更换使用防近视作业本,在全省率先提前一年完成学校教室照明、课桌椅和作业本达标工程,中小学生用眼环境全面优化。

一项项举措,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淄博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

未来继续

成果如何?

据悉,2022年全市夏季高考在连年高位基础上实现“双增长”,清北“强基计划”、空军飞行员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春季高考高分学生数优势明显,夺得五个专业全省第一名。

飙升的不止是智育成果,一份份新鲜的成绩单都在次第展现。

今年8月7日,山东省第十五届中运会落幕。在此项赛事上,淄博代表团以绝对优势斩获冠军。自1998年省第七届中运会夺冠起,每三年一届,淄博已豪取“九连冠”。

此外,淄博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试验区,获得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16个,位列全省第二,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7个案例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工作实施案例。

2022年12月27日,博山区第一中学的宋金泽获评2022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是山东省唯一的获得者。

不久前,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关于2022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反馈意见》,淄博市人民政府荣获优秀等级。而这已是淄博市连续四年在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荣获优秀等级。

“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淄博教育都大踏步走在了全省最前列。”淄博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而淄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使一些外流的学生又重新回到淄博就读。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成绩也同样亮眼,山东理工大学入选省属“高水平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运行顺畅,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启用。培育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12家,打造37个现代产业学院,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发展。

“在2022届毕业生中,淄博职业学院的1200余名学生成功就业于齐鲁石化、淄博热力集团等央企、国企以及世界500强、全国‘专精特新’行业领先企业,高质量就业比例达35%,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越来越抢手了!”淄博职业学院院长孙启友自豪地说。

在不久前的淄博市“两会”上,对淄博教育提出“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的精彩蓝图。

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表示:“淄博市教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清单化、闭环式抓好教育发展目标任务高效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止于至善的境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奋力书写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答卷。”

回望2022,淄博教育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来源于网络由小明云采集,如果触犯您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此文链接:https://687267.com/10267.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