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为什么被称为是齐国故都?
众所周知,现在淄博的临淄就是当年齐国的首都,两千年来都没有改过名字,这在中国是不太多见的,因为大部分城市都曾经经历过不止一次名称的变更。这有可能是因为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霸主之一——齐国的都城,知名度太高的原因——早在 1961 年,临淄齐国故城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多年来,经过不断的考古发掘工作,齐国故城遗址也越来越完整、清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对两千年前的齐国有了更加丰富的认知。再加上去年稷下学宫的出土,淄博作为齐国故都的身份更算是被「锤死」了。
别看现在的临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但是两千年前,这可是整个中国最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临淄作为齐国国的时间,要从周朝开国之初,姜太公被封齐地算起,到秦国统一天下为止,算起来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这甚至比北京南京开封等著名国都作为国都的时间都要长。
在春秋战国的列国中,临淄是最为繁华的都城之一。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晏子使楚》中,晏子也说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闾,是古代的一种计量词,《周礼》有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所以,一「闾」就有二十五家,三百闾,足有七千五百户。虽然这个数字在现代看起来并不算多,但是在存活率偏低,人口基数较小的古代,已经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晏子的夸张说法,但是足以见得,当年的临淄是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城市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一座城市的人口越多,就代表它的发展程度越高。临淄在当年,无论从城市规模,工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市民的总体文化素质(毕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化争鸣,是对思想文化最开放最多元的时代之一),临淄都是能够拔得头筹的城市,它也是当时江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因此,临淄有了「东方古罗马」的美誉。
其实也不用多去考证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发展突出的地区,发展程度一定不会差。淄博是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而且在八大菜系中的排名很靠前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就能够证明当年这座城市的繁华程度了吧。
![](https://687267.com/wp-content/uploads/2022/11/QQ图片20221104104759.png)
![](https://687267.com/wp-content/uploads/2022/11/QQ图片20221104104756.jpg)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