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9000亿元!“最难三年”连上4个千亿台阶,青岛外贸韧性何来?
文章目录[隐藏]
稳外贸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
1月18日上午,青岛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9117.2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省、全国比重分别为27.4%和2.2%,较上半年提升1.3和0.1个百分点。
12月当月,青岛市完成进出口915.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5%。这也是青岛在2022年内第三次单月进出口超过900亿元。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2.9、6.4和25个百分点。
纵观过去三年,全球疫情肆虐、世界经济跌宕起伏,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青岛外贸却顽强前行,并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三年平均增速达15.4%,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累计进出口额连续33个月保持正增长;2019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5922.9亿元、2020年6418.2亿元、2021年8490.3亿元、2022年9117.2亿元,青岛外贸进出口规模三年连上四个千亿级台阶,稳扎稳打一步步接近“万亿级”目标。
在36个重点城市中,青岛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越天津。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居第5位,拉大对成都的领先优势,从2021年的276.4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770.8亿元;在前5位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进出口增速列首位,出口、进口增速均居第二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规模位居第4位,与厦门的差距从2020年的近500亿元、2021年的386.2亿元缩小至2022年的108.4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前11个月增速始终落后于宁波,但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中奋力赶超,最终以7.4%收官反超宁波1.1个百分点,增速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
过去三年,外贸环境可谓风高浪急,青岛外贸能够在高基数下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成绩来之不易。“韧性”从何而来?如何实现的逆势突围?从回顾中不难发现,政府的快速反应精准施策,与企业的自身努力创新发展,成就了“固稳提质”的“双向奔赴”。
2022年,极限承压V型反转
回望2022年,世界经济穿越风浪,疫情延宕、俄乌冲突、美联储激进加息、全球通胀、能源危机……在“黑天鹅”“灰犀牛”交替冲击下,外贸行业极限承压。
于青岛外贸,阻力更是前所未有。去年3月份以来的多点散发疫情,对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超预期压力。直接导致4月份当月,青岛进出口值首度出现负增长。6月,200余个小时大雾“封港”,海运物流又按下“慢行键”,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出现了罕见的全部负增长。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上半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100.6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7%。
青岛市商务、口岸、海关等部门单位通力合作,快速反应精准施策,为外贸“下半场”的迅速回补、强力扭转做好保障。
助企纾困解难。青岛市推出国际物流纾困常态化工作机制,为400多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60天海运费免费贴息和港航物流约价服务,释放资金压力16亿元。
加大保险金融扶持。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为88家企业提供保单融资支持24.4亿元,同比增长132.7%,浙商银行创新推出“出口银税贷”和“出口数据贷”两种大数据授信模式,为157家外贸企业提供5.85亿元融资授信。
下半年,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持续“催化”中,青岛外贸的脉搏重新快速跳动。
7月份当月,青岛市进出口902.8亿元,同比增长19.6%,环比增长25.9%。月度进出口值、出口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增速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下行后实现强劲反弹。
8月份当月,月度进出口值、出口值再度刷新纪录。
四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数字拓市、出海参展、海外抢单……利好外贸的消息越来越多。12月份当月,月度进出口值在6个月内第三次刷新历史纪录。
在规模实现突破的同时,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出口产品中“新动能”快速成长。2022年,青岛市出口机电产品2434.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5.4%。其中,汽车零配件、汽车、船舶分别增长16.6%、102.8%和83.9%。
民营企业外贸“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2022年,青岛市民营企业进出口6366.1亿元,增长11.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9.8%,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
贸易伙伴结构优、增势好。2022年,青岛市对东盟进出口1743.3亿元,增长28.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9.1%,自2020年起连续3年保持第一大贸易市场地位。同期,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557.5亿元,增长11.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194.4亿元,增长21%;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00.1亿元,增长20.1%。
正如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孙学立对青岛外贸发展的评价:“这是青岛外贸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稳步跨越。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来之不易,映射出青岛外贸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一系列稳外贸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韧性发展,求新求变
坚韧不拔是青岛外贸的底色,主动求新求变才能让发展变得更有韧性。
政策靠前发力。今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印发《推动国际贸易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时兑现支持政策,释放潜力、发挥效应、扩大规模。青岛海关发起成立覆盖全省海关和贸促会的原产地签证技术联盟,开展山东省RCEP实施“攻坚年”活动,提升抢抓RCEP新机遇的整体效能。2022年青岛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8.3万份,认定的经核准出口商出具RCEP原产地声明2954份,出口享惠货值达210亿元。
数字赋能拓市。根据对订单转移和外流的分析研判,青岛市提出助力企业参展创新举措,使用“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的远程代参展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服装展、日本东京时尚展等海外优质展会,助力外贸企业通过线上广交会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
产贸升级联动。青岛加快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目前已获批家电、服装、船舶、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12个出口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技术创新领先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居全省首位。同时注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被评为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
创新业态模式。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出台《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青岛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超600亿元,同比翻番。推动市场采购试点加快发展,目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已实现全市共享、全域覆盖。稳步推进海外仓建设,积极建设“线上+线下”海外运营中心、培育“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复制推广“前展后仓”新型模式,目前青岛市在境外设立的公共海外仓超过60个,总面积超31万平方米,服务外贸企业超6000家。
加强主体引育。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支持等方式,挖掘外贸企业进出口潜力,鼓励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支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海尔海外电产、渤海农业、邦达吉通国际物流等7家企业被商务部等五部门认定为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从推进企业实现外贸“零”突破、推进小微外贸企业上规升级、培育国际贸易总部企业等三方面聚焦引育贸易主体,全年新增贸易主体超过1000家。
畅通国际物流。海港实力不断跃升,依托对日韩区位优势在全国率先设立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定期班轮“夕发朝至”,青岛-大阪点对点滚装班轮直航快线开通,形成中日韩海上快速物流黄金大通道。2022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集装箱超越釜山港,跃居全球第六。空港功能不断完善,全省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获批,青岛机场货运量在全国机场排名较2021年上升2位,列第13位。陆港发挥特色优势。开行山东省首班跨境电商货物专列“中欧班列(齐鲁号)跨境电商专列”,上合示范区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和国际道路运输(TIR)集结中心正式启用。上合示范区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同比增长24.8%,居全省第一。
一系列促进发展的创新“组合拳”好似青岛外贸稳步增长的通关密码,推动着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23年,“青赴全球”拓市场
青岛立于开放最前沿,外贸成色关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当前,通胀、升息、债务、地缘政治等因素为世界经济前景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增长动能持续减弱;我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有待筑牢。同时也要看到,自去年底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和国家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贸发展环境正加快发生变化,为新一轮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期召开的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做好今年外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业内人士普遍判断,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2023年必定是中国外贸的拓市场之年。
1月3日召开的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就“推进高水平开放”进行了系统部署,市商务部门也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推进举措。其中,《2023年青岛市走出去拓市场促招商抢订单工作方案》以及配套制定的《青岛市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打出以“青赴全球 出海招商”的“方案+政策”组合拳。
充分研判外贸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市委市政府明确,2023年将加大力度实施一系列促进外经贸发展的举措,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
港口是青岛最大的资源,是青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最大的底气,要瞄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目标,不断提升连通功能,强化链式思维,打造门户型、枢纽型、融合型、生态型、智能化、低碳化平台,以平台思维加快推动港口更高质量转型升级。
高能级开放平台是青岛最大的优势。目前,青岛海关已制定新一轮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532”工程,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发挥“中国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独特优势,上合示范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新业态等融合发展大有可为。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市场主体、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改革探索。随着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这里将成为创新主体发展的沃土。
外贸提质要强化数字赋能。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将更深程度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业态,拓展了贸易对象,提升了贸易效率。青岛要从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促进贸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形式使传统服务可贸易性大幅提升,开启外贸提质升级的新空间,为加快建设贸易强市提供“新引擎”。
纵然直面风高浪急,但历史经验表明,风险挑战不足惧,关键是善于化危为机,把握发展主动权。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找准发力点。随着各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加之外贸企业积极性和敢闯敢干精神得到充分调动,期待今年青岛外贸继续稳增长、优结构,对青岛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 刘兰星
来源|青报观象山微信公众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