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新 生态向绿 民生向暖——京冀鲁鄂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瞄准高新技术产业、擦亮生态“金字招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记者近日走访调研京冀鲁鄂看到,四省份锚定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汇聚起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经济向新、生态向绿、民生向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京冀鲁鄂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经济向新: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位于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不同型号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陆续下线。成立8年,这家高技术企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多项技术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落地企业600余家,上市产品622个,一类新药33个——这是基地20多年发展交出的成绩单。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涛介绍,作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域,这里正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版图的重要一角,托举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不断创新突破。

  去年,北京平均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41.6%。依托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北京瞄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记者在京冀鲁鄂地区走访看到,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走进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切割机行云流水般在钢材上雕琢,喷溅出耀眼火花。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介绍,从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到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华工科技已创下6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激光设备生产线上工作(2022年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机制、体制推陈出新,资本、平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拔节生长,一系列创新成果接连涌现……目前,“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产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将带动湖北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新兴产业“强劲筋骨”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科技赋能下“脱胎换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3年8月28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生产线上的智能吊运设备在吊运钢板。新华社发(胡清华 摄)

  河北邯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冷轧厂车间内,一卷卷薄如锦、亮如银的带钢在设备上匀速运转,数字化的流水线上一派繁忙。这是为全国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高端汽车面板。

  邯钢曾是老工业城市邯郸传统钢铁产业的代表。近年来,在历经一轮轮产能压减阵痛后,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开展先进钢铁材料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焕发出新生机。今年上半年,邯钢高端特色耐磨钢销量4.1万余吨,家电板订货量3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39%、11.2%。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必须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3年7月26日,在山东潍坊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民在管护作物。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走进山东寿光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展示架上五颜六色、口味各异的西红柿吸引人们的目光。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国产种”。

  “在寿光方言里,西红柿叫‘洋柿子’,以前我们种的西红柿也确实多是洋品种。现在,反而是自主研发的‘土柿子’占据了大多数。”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程琳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全国“菜篮子”的山东寿光,曾高度依赖“洋种子”。近十余年来,寿光通过内培本土种业企业、外引科研院所合作等措施,打响种业翻身仗。如今,寿光已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产品种占主要种植品种的七成以上。

  前端突破种业瓶颈,中间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后端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赋能交易……插上“科技的翅膀”,寿光蔬菜在全国、全球市场上越飞越远。

  生态向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这是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千松坝林场的景色(2018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驱车行驶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千松坝林场的林间公路上,两侧树木葱茏、溪流潺潺。为筑牢京津冀区域生态屏障,京畿之地大力推进治污增绿,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说,“我们在沙窝里造出高质量森林116万多亩,不仅锁住风沙,减少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亩,还在原来的沙荒地上孕育出地表径流。”

  阻挡沙源、涵养水源,千松坝、塞罕坝等林场如一道绿色长城,守护在京津冀北部。目前,承德、张家口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0%、50%。

  这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色(2022年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的优美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横贯北京大兴区、通州区的新凤河,水清岸绿、蝉鸣声声,亲水步道上不少市民散步游玩。“现在的新凤河,和我儿时记忆大不一样了,哪里还有‘臭水沟’‘蚊子河’的影子!”“80后”居民史思明感叹。

  曾经污水横流的新凤河重焕新生,成为北京治污攻坚、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制定修订11部资源环境类法规,把26.1%的土地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扬尘污染管控、河道生态治理,发展“高精尖”产业;一批“臭水河”变身生态“休闲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近十年下降约60微克每立方米,城市森林、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超千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北京,日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之都。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2023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从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上,生态蝶变的故事也正在上演。

  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见芦荻深处,鱼鸟翔集。道路两侧的电线杆上,硕大的鸟巢清晰可见。

  这是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杨斌 摄)

  “有些鸟类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安家,我们专门建立人工鸟巢,吸引它们在此繁衍生息。”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张希涛介绍,通过持续多年湿地修复、生态补水等措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稳定增长,保护区内现有鸟类373种、数百万只。

  这是2021年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调整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全面推进水泥、焦化等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一系列行动,夯实了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长江干线流经湖北超过一千公里,矿冶、化工、渔业等产业借此崛起,却也带来生态恶化难题。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前身是大冶铁矿的露天开采场。走进其中,落差400多米、坑口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采坑让人惊叹;历经40多年复垦,废石上种植的100多万株、360多万平方米的刺槐林更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2020年8月24日拍摄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过去销矿石,现在‘卖风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阎红勇说,公园年均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特别是每年槐花盛开季,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湖北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山东部署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河北加快构建形成“风、光、水、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北京加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生态优势的“绿色红利”正在逐渐释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京冀鲁鄂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民生向暖: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65岁的石家庄市民张兆志患有胸腹主动脉瘤,已累及多个重要脏器的动脉。他辗转多家医院,院方都因怕手术危及生命将他“婉拒”。最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来自首都的专家为张兆志成功摘除了瘤体。

  让更多河北患者“大病不出省”。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推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等多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冀落地,更多当地患者享受到大医院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这是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2021年10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揪心事、烦心事一步一个脚印化解,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点一滴增强。

  正午时分,威海荣成市荫子镇头甲村的“暖心食堂”热闹起来。20多位老人吃着刚出锅的热包子,搭配的还有爽口萝卜丝和大米粥。正在吃饭的车玉芬老人说,自从家门口有了“暖心食堂”,村里不少老人长胖了。

  从在家“随便对付”到定时去“暖心食堂”就餐,免费或花一两元钱就能吃上一顿可口饭菜,山东一些农村老人的生活正被助老食堂改变。

  老人在山东荣成夏庄镇甲夼马家村“暖心食堂”过生日(2021年4月16日摄)。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山东县级敬老院、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湖北近20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河北一批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京冀鲁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百姓,让幸福底色更浓。

  只有居住安心,才能融入放心、发展顺心。

  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联投新青年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里,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社区食堂和700平方米的“青年之家”,可满足年轻人用餐、社交、休闲等需求。目前,2700余套房源已租住2000余人。

  这是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联投新青年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023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自宸 摄

  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题,湖北加大“保租房”供给力度,武汉还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创业青年给予房租减免优惠。今年刚毕业的吴曼曼入职武汉一所高校,政策减免后,她租住的人才公寓每月房租仅需100元。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

  午后的北京西城区宫门口西岔胡同,居民们纳凉聊天,一间间老字号烧饼店、特色咖啡厅、精酿啤酒馆各成风景。抬头望去,青砖灰瓦与红墙绿树之上,妙应寺白塔庄重沧桑,古朴与现代相映成趣。

  2023年8月28日,市民从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西岔胡同骑行而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架空线缆杂乱如麻、犄角旮旯塞满垃圾、违规建筑“见缝插针”,到拆除违建、绿化补植、新增车位……近年来,北京下足“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毛细血管”,4000余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北京还将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解决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等系列民生工程,为百姓营造更舒适的高品质现代生活空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幅发展新蓝图、民生新图景正在京冀鲁鄂大地上渐次铺展。

  文字记者:李凤双、陈芳、齐雷杰、温竞华、陈灏、王自宸

  海报设计:钱程

  编辑:朱舜、邹雨沁、戚文娟、郭洁宇、姜子炜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

责任编辑:田艳敏

经济向新 生态向绿 民生向暖——京冀鲁鄂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来源于网络由小明云采集,如果触犯您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此文链接:https://687267.com/17092.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