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心协力争当全面振兴“五好学生”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7月1日晚,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特别节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播出,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互动交流中,在一个又一个见微知著的问答间,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方法一一呈现,引发广泛关注。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五年来,围绕如何让农民丰收又增收、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等,山东不断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勇探新路。“山东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特别值得全国各地借鉴。”节目主持人陈伟鸿说,在“对话”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五级书记齐心协力共抓乡村振兴。
写好乡村振兴“答卷”,关键要靠强大的组织力。山东制定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细则,明确了各级书记肩负的职责,同时重激励、严考核,让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有压力、更有动力,从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发展,争当全领域全要素“五好学生”。
“从2019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元,每年选取24个片区给予3亿元重点扶持,示范引领乡村振兴,走上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之路。”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通过规划连片实施、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组织连片共建、资源连片投入等系统举措,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均衡、带动共富,实现了“一片一片地抓,抓一片成一片”,在蒙山沂水间打造出一片片具有鲜明特色的“沂蒙乡村”。
以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连片规划、连片共建、连片发展,是山东探索出来的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全省来看,山东已启动建设了138个省级片区,片区建设中“五个振兴”协同推进,实现全面发展。
聚力在示范片区建设上提档升级,任刚表示,下一步,临沂要进一步树立片区思维,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归雁回引、鸿雁丰翼、雁阵齐飞”四大行动,破解乡村人才短缺、产业竞争力弱、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难题,以“四雁齐飞”助力乡村“连片共富”;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培育苍山蔬菜、沂南黄瓜等18个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畜牧屠宰、预制菜等7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沂蒙乡愁”精品民宿品牌,以产业“连片发展”推动乡村“全域振兴”。
为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莱西市在全省首创“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模式。“我们在市镇村三级成立共富公司117家,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把乡村各类资源整合起来直接与市场对接,全面强化党组织、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联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800余万元,去年全市98.2%的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莱西市委书记周科说,像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通过共富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建成1200亩葡萄大棚,并全部承包到村民个人,统一标准种植管理,集中对接市场销售,年产值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
“作为‘莱西经验’诞生地,不断赋予‘莱西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肩负的沉甸甸的政治任务。”周科表示,将以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为抓手,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促进村集体增收、加快推动农民致富“三件大事”,强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对农村发展的支撑力度,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高青县唐坊镇大力发展黑牛产业、打造黑牛小镇,支持龙头企业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屠宰、分割、冷库等现代化车间厂房,形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每头高青黑牛的市场价值达10万元以上。
“我们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模式,让合作社组织养殖户免费进入养殖园区养殖,每头牛每年可为养殖户增收5000余元。”唐坊镇党委书记董宏亮说,接下来,将围绕土地流转、入园养殖、饲草供应、粪污处理、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劳务用工、光伏发电等全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周边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发展。
既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要让精神“富”起来。在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鲁源河环抱之中的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路子。
“我们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风培育和基层社区治理等各项工作中。”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成彪说,以文化人,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敬老爱亲、敦亲睦邻”优良传统,涵育起良好乡风家风民风;以文兴业,整合红色教育展馆、儒学美德示范街等资源,发展研学体验、生态观光等项目,带动村民致富,120余家民宿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每户民宿年增加村民收入5万元以上。
刘成彪表示,下一步将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在完善吃、住、游、学、购全方位的旅游配套服务上下功夫,让村民们端上“文化碗”、吃上“文化饭”,迈向更加富裕富足的新生活。
值班主任:颜甲
作者:毛鑫鑫 孙先凯 杜辉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