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淄川区被正式认定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原标题:重磅消息!淄川区被正式认定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最近,您可能会接到显示号码为
一旦看到这个号码
不要挂哦
对于淄川都很重要
所以请您回答
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件
淄川区被正式认定为省级 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发展 共建共享
这是所有淄川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起为咱们大淄川欢呼吧!
综合施策 融合发展
打造淄川全域旅游新高地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3个街道、9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是聊斋文化、鬼谷子文化的发祥地,孟姜女故事的早期发生地和重要传承地,世界遗产齐长城横穿东南部山区,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蒲松龄故居
齐长城遗址
鬼谷子文化发祥地梓橦山
目前,全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3A级景区8处、国家2A级景区1处,现有省级旅游强乡镇2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2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
4A级景区聊斋城
4A级景区潭溪山
4A级景区-齐山
2016年12月,我区被确认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三年来,我区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统揽全局,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聚焦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统筹推进,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安全、资源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推动全区旅游产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全区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全域发展、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淄川区8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
01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发展合力
成立全区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旅游考核机制和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将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统筹打造,交通路网、生态整治、农业设施、水利工程等集中向旅游业倾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机制初步形成。成立全额事业单位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核定编制20名,健全全域旅游综合治理体系。以淄川区作为全省旅游休闲产业统计试点单位为契机,构建专业旅游统计制度。成立民宿和写生基地行业协会,切实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02
加强政策保障
夯实发展基础
召开全域旅游工作动员会,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植,制定《关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淄川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土地等规划有效衔接、多规融合。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旅游用地实行倾斜,并推出点状供地、分期供地等创新实践,强化政策支持。依托淄博理工学校旅游专业,打造旅游人才基地,连续举办“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高创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03
加强设施建设
提升宜游功能
淄川区西距济南机场90公里,东距青岛机场200公里,全国各主要城市到已开通到淄博高铁,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与胶济铁路、淄东铁路双十字交叉,为淄川提供了通达的交通网路。
完善洪峨路、泉王路等旅游路网建设,东南部山区的旅游道路沥青罩面基本实现全覆盖。
设立旅游导示牌76块,开通23路、24路以及张店直达齐山景区旅游专线10余条,建成城乡旅游厕所188处,指导全区12家A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点建成游客中心30处,新建生态停车场80000多平米,形成了便捷高效的旅游环境。
开发建设完成了“畅游淄川”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可通过手机实现导游、导览、导航、在线预订、寻找周边城市服务等需求,智慧旅游体系基本建成。
04
加强产品建设
丰富旅游业态
除拥有12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外,淄川区还拥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有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省级文旅重点项目)等10余处在建文旅项目。
初步形成南部工业遗存文化旅游产业带、中部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和东南部齐长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三大旅游功能区。
积极打造旅游餐饮品牌,建有SM城市广场、吉祥广场等7处独具特色的餐饮街区,拥有多项国家级、省级特色餐饮品牌,深入挖掘大肉烧饼、峨庄肉蛋等淄川民间特色传统小吃 。
成功打造20余家精品民宿,发展蒲泉大酒店等文化主题酒店,引入10余家品牌连锁酒店。
积极打造旅游娱乐品牌,具有国家非遗聊斋俚曲等十余项丰富的旅游演艺活动,康体疗养、夜游休闲、文化体验等常态化休闲娱乐活动和场所,以及民间艺术进城、冰瀑节等十余项具有品牌影响的节事节庆活动。
拥有张广庆内画、领尚琉璃、兆霞陶瓷、泰山瓷业、淄砚等一大批高知名度的旅游商品品牌。
以“旅游+”理念为引领,以1954陶瓷文创园、领尚琉璃文创园、久润富硒生态园、聊斋文化主题游、峨庄写生小镇、梦泉国家传统古村落等一大批特色鲜明 的融合发展业态为代表,实现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教育、艺术、科技、国土、交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05
加强市场监管
提升游客满意
成立淄川区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委员会、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等,设立旅游投诉热线,建立投诉专员办理制度。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检查,修订全区旅游安全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应急演练。通过设立文明旅游宣传台、发放文明旅游资料、悬挂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06
加强资源保护
优化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发《生态淄川“十三五”规划》,实施因景治水、治路、治绿、治污、治乱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
1.6万亩近郊开放式森林公园基本建成,城市体育公园已对外开放,打造了南北贯穿淄川的孝妇河生态景观廊道20余里。实施美丽乡村三级联创工程,我区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64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4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实施“一山两河”生态治理系列工程,打造南北贯穿淄川的孝妇河生态景观廊道20余里。
07
加强营销推介
打响特色品牌
制定实施《淄川区旅游接待补贴办法》,对向淄川送团的旅行社进行奖励。以“聊斋名城,生态淄川”为城市形象品牌,每年赴外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60余次。通过创作传唱城市形象歌曲等方式全面推介淄川旅游资源。潭溪山景观玻璃桥的建成开放,一举占领鲁中地区旅游新高地。积极与高层次文化传媒公司合作,《马向阳下乡记》等剧作分别在央视一套、四套播出,社会反响强烈,淄川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08
加强创新驱动
破解发展瓶颈
潭溪山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昆仑陶瓷小镇和双杨建陶小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和省级特色小镇,1954陶瓷文创园入选全国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淄川改革经验集萃。创新制定并实施《淄川区农家乐“五统一”改造标准》,太河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将旅游公共服务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开通工业遗址观光小火车。
工业遗址观光小火车
积极推进全域生态保护创新,2017年6月和7月,“淄博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整治现场会”、“山东省地质环境管理现场会”先后在淄川召开。2016年,潭溪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7年,水乡西石旅游扶贫项目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被选为全国典型案例。
下一步,淄川区将继续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统揽全局,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破解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理念、完善措施、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将全域旅游打造成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编辑:徐晓倩 原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