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法院打造“法护绿水青山”品牌 助力“生态莱西”建设强吻、摸胸、掀裙底,这些男星究竟是真敬业,还是借戏揩油?

大众网记者 侯祥家 见习记者 王睿刚 通讯员 李发旺 董明 青岛报道

近年来,莱西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打造“法护绿水青山”审判品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服务“生态莱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依法履行审判职能,护航“生态莱西”建设

莱西法院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公正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审结新天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污染案等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825件。法院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开展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宣传教育,2022年以来没有新的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发生,实现了“零立案”的目标。莱西法院挖掘典型案例,不断提升环资审判的质效和公信力,3篇案例获评“青岛市级以上法院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1篇案例被青岛中院评为“优秀环资案件”一等奖,2篇案例获二等奖。

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汇聚生态保护合力

莱西法院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牵头出台《莱西市环境资源保护司法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司法+行政”联动工作模式。莱西法院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参加行政机关组织的巡田、清河等环保行动3次,提供法律咨询120余人次。并且积极探索环境司法“莱西经验”,在莱西湖畔设立巡回审判工作站,成立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构建形成了专业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工作站相结合的环资审判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专业化审判机构的优势和作用。日庄法庭(环资法庭)和一名干警先后被授予“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相关工作经验获得莱西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提升司法保障水平,回应多元司法需求

莱西法院推行“三审合一”审理机制,研究制定《莱西市人民法院关于深化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审理改革实施方案》,打破业务壁垒对裁判视野的限制,增强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法院构建“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环资审判结果执行机制,在姜山湿地等建立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诉前、诉中、诉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法院审结崔某等人越界采矿造成近200亩农用地被毁案,被告人自愿缴纳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并得到支持,属全省首例,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央政法委机关报半月刊《法治参考》报道。

加大宣传普法力度,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莱西法院注重环境资源审判的影响力提升,将环境资源保护作为普法工作重要内容。法院在每年“4·22”地球保护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干警深入企业、学校、社区,通过举办讲座、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环保宣传册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推行“上门巡诊”式诉前调解模式,主动对接基层组织,上门讲解典型案例、化解矛盾纠纷150余次。法院优化营商法治环境,联合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10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生态环境法律问题,更好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生态保护,绝非一日之功。莱西法院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助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档升级的同时,擦亮“法护绿水青山”环资审判品牌,不断放大生态司法格局,形成整体效应和环境资源保护合力,为建设“生态莱西”贡献司法力量。

莱西法院打造“法护绿水青山”品牌 助力“生态莱西”建设强吻、摸胸、掀裙底,这些男星究竟是真敬业,还是借戏揩油?来源于网络由小明云采集,如果触犯您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此文链接:https://687267.com/13205.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