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里岔镇:“美丽乡村”诞生记
原标题:胶州市里岔镇:“美丽乡村”诞生记
大众网记者 曹森 通讯员 郭磊 姜欢 青岛报道
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水间……在胶州市里岔镇张应新村院后网格,村口的月季花正开得娇艳,柳树成荫,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今年以来,里岔镇院后网格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摸清特色产业新路径,一个美丽乡村的村貌、绿色、文明之变也就此撬动,一幅乡村振兴“实景图”就此展开。
里岔镇张应新村院后网格,位于里岔镇东部,距离镇政府约7公里,S219和城大路路口东南侧。相传寺西(院后村南)村东,曾有座唐朝鲁王修的“报恩寺”,“报恩寺”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80余米,建筑规模雄伟壮观,布局合理,是胶州、高密、诸城三县较大的一处寺院。因位于“报恩寺”北侧,故取名院后。
从前的院后,是出了名的人居环境薄弱村,村内脏乱不堪、街巷污水横流、胡同堆满柴草、大街尘土飞扬,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内养殖户把胡同内占为己有,牛羊圈养在自家门前,村后的河道堪比臭水沟,两侧堆满垃圾,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村民怨声载道。
万事开头难,起初,院后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垃圾随处丢弃,一些农户不愿意配合拆除养殖棚。为彻底改变村庄面貌,让院后网格真正旧貌换新颜,张应新村党委书记刘汝镇,多次邀请院后网格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召开党员会、村民议事代表会,让相关老百姓充分发表意见,而后公开议、公开评、公开表决、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院后网格历史遗留问题多,我们需要一项一项地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全村群众参与进来,都把话说出来,让村民成为院后网格的主人。”刘汝镇说道。
近年来,院后网格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全面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房风貌规范改造,全面掀起人居环境建设热潮,“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根本治理。如今走进院后网格,可见纵横交错的硬底化村道、排列整齐的路灯、科学规划的雨污管道、环境清幽的乡村公园、时尚美观的乡村壁画;再往纵深探索,映入眼帘的是两侧整齐的槐树和海棠果,大街中间的花坛内,种植着樱花、月季、红叶石楠;村后河水清了,处处花果飘香,绿树成荫,已蝶变成美丽的新时代乡村。
自2022年8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院后网格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4500多米、铺设雨污管道2600多米、安装路灯35盏、建设体育健身点1处、文化设施1处,新建公园1个,集中清理垃圾30余吨、河道淤泥1200立方米、漂浮物20余处,清理黑臭排水沟450余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里岔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公共服务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打造特色亮点,突出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强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乡村悄然发生美丽蝶变、“颜值”不断升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呈现重点打造、全面推进、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