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分类“产业链”,探寻生态长岛的绿色密码
胶东在线9月14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只需扫描投放二维码,点一下对应按键,就可打开相应的投放口分类投放。投放垃圾后,还可以获得积分,用来换香皂、洗衣液等日常用品……9月14日,向“绿”而行“碳”寻高质量发展之路网媒总编看烟台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正值旅游旺季的“海上仙山 生态长岛”,在绿岛澜庭小区,大家感受到,“扫码扔垃圾”已成长岛人绿色生活新风尚。
“垃圾分一分,长岛美十分。”目前,全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岛内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次数近千万次。在“海量数据”的背后,是垃圾分类大数据指挥中心和高清监控系统平台,它将全区1.8万户居民、50多家机关单位和城区收集点位全部纳入数据平台管理,垃圾分类积分卡手机APP全区通用,个人分类数据实时上传,分类系统运行情况即刻监测,用数据助力垃圾分类实施。
事实上,“分”出来的垃圾,放对了地方,就能“变废为宝”。一方面,垃圾分类投放能得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居民得到实惠;对企业来说,厨余垃圾、废纸壳、电子元件等回收再利用,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以厨余垃圾为例,厨余垃圾经机器输送和人工二次挑拣,经过设备的24小时生物降解,就变成了有机肥。通过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置转化有机肥,全区年外运垃圾减量达到25%以上,既避免了厨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减少了垃圾外运成本,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这里安装各类垃圾处理设备123台/套,最大日处理能力150吨。”长岛综合试验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科科长王玉胜介绍,这个设有拉臂车停放区、压缩箱停放区、除尘除臭间、作业区、设备间、垃圾分拣车间、厨余垃圾处理车间等作业区的长岛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的建成投用,将充分整合长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资源,解决南北长山岛、西三岛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满足长岛生活垃圾处理全体系、全链条、零排放和就地化处理要求,有效提升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夯实创建国家公园的生态基础。
据了解,在2018年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基础上,2019年以来,长岛构建起符合海岛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全程闭环、全民参与,破解了“垃圾围岛”的困局,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垃圾分类的区(县)。其中秘诀之一:把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做,积极引进市场化运营团队,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闭环式垃圾分类运行体系,有效解决“前端分类、中间混装、末端混处”问题。
具体来说,在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环节,为全区居民免费发放1.8万余组小型两分类垃圾桶,设立66套城区智能化垃圾箱、26个村级垃圾收集房;在分类运输环节,购置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大件)垃圾运输车及其他垃圾压缩外运车共72辆,实行全程分类运输;在分类处置环节,在有居民岛屿建设厨余垃圾处理站9座,其他生活垃圾压缩站6座,可回收垃圾分拣、大件垃圾破解、有害垃圾暂存、泡沫垃圾压缩站各1处,配备垃圾外运车辆9辆,将各岛屿其他生活垃圾全部外运岛外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置,彻底破解了“垃圾围岛”难题。
垃圾分类,只是长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重要实践之一。除此之外,长岛还实现了烟花爆竹全域100%禁放、集中供暖清洁能源全域100%替代、污水处理全域100%覆盖等,全面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眼下,以省级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载体,长岛正积极推进国际零碳岛建设。展望未来,长岛依托生态优势,在零碳路上勇敢向前,开拓有人岛零碳甚至负碳的新路径。
值班主任:田艳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