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二级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最高相差四倍
1月29日,新黄河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山东能源实施严格绩效考核,二级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最高相差四倍,累计对22家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

发布会上,山东能源副总经理张若祥表示,加强公司治理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改革发展活力的基础保障。2023年,山东能源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向,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体系,构建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方面取得新进展。
从具体发展情况看,山东能源治理体系“制度化”,形成覆盖规划投资、经营管理、改革改制、党的建设等20个业务领域、136个具体权责事项,实现各治理主体议事决策事项的闭环管理。
山东能源集团管控“专业化”。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职责定位,深化跨公司、跨产业、跨区域整合,完成物流贸易、电力、新材料等产业深度整合融合,资源配置效率、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除煤炭产业外,基本形成“一个产业一个投资主体、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实行物资采购、资源开发等“十个一体化”管理,推行管理、市场、区域、人员、产业、资源“六大协同”,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运行。
山东能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坚持市场、效率、效益导向,大刀阔斧改变与市场化要求不适应的体制,基本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机制。实施“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一批88后年轻干部走上中层岗位,末位调整99名中层副职以上人员。市场化引进高层次人才177人。实施严格绩效考核,二级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最高相差四倍,累计对22家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
山东能源集团治理模式“数字化”。落实数字强省建设部署要求,围绕“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着力打造“三大平台”,有力提升了企业治理方式手段数字化水平。以ERP系统为核心,建成省属企业首家覆盖人力、生产、物资、销售、财务共享等业务,集成35个配套系统的业财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815家单位全覆盖;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控平台,完成生产调度、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公共服务等模块上线,提升了生产运营管理、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协同办公平台,覆盖各级单位公文和业务流程4000余条,累计产生流程数近500万条,每日审批流程数近万条。
张若祥表示,下步,山东能源集团将坚决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全方位改革,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全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作者:新黄河记者:黄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