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金融数据发布 房贷降利率为借款人省利息约1450亿元
1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金融运行情况。山东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努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开新局建新功。其中,2023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00.65亿元,同比增长7%;制造业贷款增量居各行业之首;全省存量首套房贷调降利率,共为借款人节约利息支出约1450亿元。
2023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5500.65亿元
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坤道介绍,2023年山东全力推动金融供给扩量调优。聚焦强工业、扩投资、拓消费、稳外贸等重点任务,积极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全省信贷供给持续保持“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成本降低”良好态势。
2023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达21.6万亿元、1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7%,分别高于全国2.4个、1.6个百分点;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造业、涉农、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2%、13.42%、26.95%;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2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同比下降20BP。2023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5500.65亿元,同比增长7%。
银行业保险业实现稳健运行,资产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31%、8.81%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张友道介绍,2023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推动辖区(不含青岛,下同)银行业保险业实现稳健运行,金融服务有效性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资产和业务规模稳健增长。辖区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机构和功能布局更为合理,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2023年末,辖区银行业总资产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各项贷款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3%。银行业总负债15.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各项存款1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96%。保险业资产总额9182.14亿元,同比增长8.81%;提供风险保障640.72万亿元,同比增长83.13%。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推动信贷资源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配置,重点支持薄弱环节、重点领域。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732.94亿元,占全部增量的15.33%,居各行业之首;基建领域贷款1.8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907.41亿元,同比多增1047.09亿元;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06%、6.79%、20.5%,对新旧动能转换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1110.8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缓释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稳妥化解风险。2023年末,辖区账面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下降7.94亿元和0.14个百分点,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同时,辖区银行业拨备保持较高水平,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326.52亿元,较年初增加92.79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65.78%,有充足资源抵御风险。
2023年全省存量首套房贷调降利率共为借款人节约利息约145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董龙训介绍,山东聚焦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推动科技金融大力发展。建立常态化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印发《金融支持山东省科技型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创设80亿元科创和50亿元“专精特新”再贴现引导额度,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贴息支持。2023年12月末,全省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0153.3亿元,同比增长14%。
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增长。落实《山东省碳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年”和五大补短板专项行动,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工具箱和碳金融五大重点项目库,出台山东版“碳减排支持工具”。专列再贷款减碳引导额度,由省财政给予0.25个百分点的贴息。全年企业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5单、528.1亿元。12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7048亿元,同比增长45.7%。
推动民营和普惠小微金融持续发力。出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措施,开展“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商会+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等专项行动,完善融资对接长效机制。1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56.1亿元,同比增长27%。
推动先进制造业金融加力提效。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等政策,依托山东省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将700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200个省级工业技改项目精准推送金融机构。12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712亿元,同比增长12.2%,近十年来增速首次超过全部贷款。
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出台30余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创新开展乡村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1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1532.4亿元,同比增长13.4%;美德积分相关贷款余额114.6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40%。
推动房地产金融平稳合理增长。认真贯彻落实降低首付比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各地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396万笔、1.64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调降利率,共计节约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450亿元。全年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158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4270亿元,同比分别多发放47.8亿元、265.6亿元。
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截至去年末已积累358.2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养老金融”已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张友道介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持续引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属地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截至2023年末,辖区(不含青岛,下同)养老金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9.5亿元,已积累358.2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聚焦养老“痛点”,持续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争取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首批落地山东,批筹国民养老山东省分公司,不断优化辖区养老保险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力度。针对我省新市民、灵活就业人群数量多等特点,引导辖区保险机构积极推广具有投保门槛低、缴费支取灵活等特性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自2022年3月试点以来累计保费收入2.15亿元。不断提升个人养老金居民推进精度。督促辖区保险公司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大个人养老金试点宣传和推广。自2022年11月在东营市开展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39万人。不断提高商业养老金试点覆盖广度。支持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立足定位、深入开展专业养老保险业务。2022年12月在山东首批试点以来,累计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2.1万户,销售相关产品金额5.4亿元。
聚焦护老“堵点”,持续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发展。山东从制度设计、产品设计、参与主体等方面,推动辖区长期护理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辖内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项目覆盖人群3164.3万人。在优化保险服务方面,鼓励保险行业结合自身专业运营能力,开发适合多样化护理需求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截至2023年末,辖区商业护理保险保费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76.9%。
聚焦医养“难点”,持续推动“金融+养老社区”模式发展。突出保险衔接,推动医养有机融合。指导保险公司聚焦“银发市场”,加快在山东养老产业布局,打造康养结合的服务闭环。目前辖区在建或者持续运营险资背景的养老服务项目有14项,提供养老床位5000多个。加大信贷供给,促进服务能力提升。指导银行机构围绕养老机构融资需求和特点,通过制定专门信贷政策、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养老项目信贷支持力度,目前辖区银行机构已支持养老项目百余个。
作者:高莹 实习生 郭思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