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大展、非遗展示、研学体验一个都不少!这个春节,来山东博物馆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
“年味儿”是每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在过去的年节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年夜饭、写春联、贴年画、放鞭炮、挂灯笼、逛庙会……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连结与家庭观念。如今,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依然会有一个暖心的地方,可以让思绪追根溯源,看见纯粹的年节乡土回忆。在春节临近之时,山东博物馆就是一个能寻找到记忆中的“年味儿”的地方。

“沿着运河看年画”大展启幕
2月2日,腊月廿三,也是北方的小年,山东博物馆开年新展“沿着运河看年画”举行开幕式活动,正式对公众开放。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运河的必经之处,河运事业的兴盛带动了沿河城镇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每到农历新年前,运输年画的船只就会把喜庆与祝福顺河运送到运河两岸。多样的年画,展现了运河沿岸普通百姓共有的幸福观,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年画展得到了孔子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这是馆际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展览的又一成功范例,对于盘活馆藏文物资源,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为举办此次展览,山东博物馆经过近三年的筹备,汇聚了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140余件年画代表作品,再现了运河两岸流动的“生活图景”。同时,展览在线路设计上也做了创新:以地理空间为主线,聚焦传承与发展。整个展览活化展示了年画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望与热爱。
书法大咖“送福贺年”,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绝活
开幕式当天,山东博物馆特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王廷琦,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张颖昌,山东金石学会会长赖非,济南市博物馆馆长何民等五位著名书法大咖在一楼大厅为观众进行“送福贺年”活动,随着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福字被送到了现场观众的手中,这不仅为活动参与者带来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也表达了山东博物馆在新的一年对观众的真挚感谢与祝福。



在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昌府木版年画”山东省省级传承人郭春奎老师为大家现场展示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东昌府木版年画起源于山东省聊城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所涉题材涵盖了现实生活、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祥瑞纹饰,兼具艺术与文化价值。
研学活动缤纷多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春节假期期间山东博物馆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



小年当天,第一批“小体验官”已如约而至。在这里,你可以亲手糊一个灯方年画、体验非遗工艺染制蓝印花布,也可以在一颗种子里许下新年愿望、体验一把文物修复师做拓片的乐趣。目不暇接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全神贯注、乐在其中,最终,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稚嫩的手下诞生。“知识、体验、快乐”成为了山东博物馆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甲辰年春节将至,让我们沿着最美好的记忆,在一幅幅精美的年画中、在一张张孩子的笑脸里,来山东博物馆里寻找最纯正的年味儿吧!
作者:钱欢青 摄影:黄中明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