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4.27%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李倩 特约记者闫盛霆 通讯员司爱丽
冬闲农忙。近日,在淄川区振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院里,淄川区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先来与该合作社理事长孙振海商讨今年的购机计划。孙振海是淄川区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4000多亩。近年来,他依靠农机,基本实现了耕种、收割机械化,粮食也稳步增产。每到农闲,淄川区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主动上门对接,了解需求。
“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为农户提供购机、技术服务,才能保障农机发挥最大的效能。”李先来告诉记者。
2022年12月28日,淄川区获得“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称号,这是继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之后的又一荣誉。
多年来,淄川区秉承惠农富农、为农服务的理念,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探索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新路径,统筹兼顾特色机械化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拖拉机购置向大型、智能化趋势发展明显,大中型拖拉机占比逐年提升,高性能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速较快,机械植保、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设备与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淄川区农机总动力达到 20.49万千瓦,拥有拖拉机2337台,配套农具4413台(套),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达到1:1.9。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4.27%,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46%,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33%,各类农机装备配置合理,装备数量和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一大批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目前淄川区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拥有农机原值50万以上的服务组织3个,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28个,这些合作组织及农机专业户常年为周边农户、家庭农场提供机耕、机播、机收、植保、粮食烘干等订单、托管或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服务,且作业服务面积逐年提高。
自启动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工作以来,淄川区高度重视,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出台《淄川区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和《淄川区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农机农艺技术指导团队,层层联合抓落实,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与禁烧工作,拨付农机推广、培训专用工作经费,推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围绕小麦玉米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6个主要机械化生产环节,建立示范基地,完善技术路线,加强示范样板引领,用好用足购机补贴政策,出台完善农十条等惠农方案,补短板,强优势,全区农机结构不断优化,高性能农机装备数量和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开启了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时代,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全区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进程步伐。”李先来说。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