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听•春节故事
悦听《初一的饺子》2021级24班 吕行 音频: 进度条 00:00 04:30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初一的饺子
平度市实验中学2021级24班 吕行
大年初一的清晨,天还没亮,鞭炮声便从夜间稀稀落落,再一次变得响亮起来,像一群玩得亢奋的孩子。这声音带着新年独有的气息,穿透结着冰花的窗户,钻进我的被窝、钻进我的耳朵。于是,只睡了三个小时的我就赶紧穿上新衣,下床要吃饺子喽!在老家,初一早晨有吃饺子的习俗,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老人讲,初一的饺子谁吃的早,谁家的光景就会好。奶奶和妈妈会在除夕边看春晚边把饺子包好,摆的整整齐齐,放在窗户边的竹帘垫子上。饺子照例是素馅儿的,绿的是菠菜,白的是白菜和豆腐,寓意“拨财、百财、都富”,还要在其中包上一些硬币饺子,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表示他来年一定交好运。天仍然黑咕隆咚的,厨房里,奶奶已经在灶前烧火了。昏黄的灯光、氤氲的热气,映着她喜气洋洋的脸。饺子排着队,扑通扑通下锅,香气就扑鼻而来。这时,爸爸喊我出去放鞭炮,我赶紧穿好外套跑出门去。向大街望过去,整个村子都披红挂彩,通红的大灯笼,闪亮的小彩灯,烫金的红春联,映着红瓦白墙。昨夜鞭炮洒下的红纸屑,已经让家家户户门前铺上了红毯。爸爸说:“吃饺子前要打开大门,先放鞭炮,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预示来年一顺百顺。”鞭炮响过,饺子也摆上了桌。妈妈张罗着摆好椅子、筷子,大家齐聚桌前,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饺子的美味,或者说想试试自己到底能吃到几个硬币。奶奶笑着说:“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多包一些硬币,全家每个人来年都交好运!”奶奶夹起一个饺子,轻轻一咬,一个硬币“当”的一声落在桌上,爸爸夸张的说:“呦!妈!咱家您最辛苦,运气也最好,来年一定身体健康。”奶奶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健康健康!”弟弟人小,饭量可不小,他总想再多吃一个,超过别人,最后把小肚子撑的圆鼓鼓的,炫耀着说:“我的硬币多!我的好运多!”妈妈悄悄地把用筷子扎上眼儿的饺子放在我的碗里,我一口咬下去,牙齿定被硌了一下。妈妈笑眯眯的说:“来年学业有成,健康快乐!”我们大家都哈哈大笑了。日月轮回,年味儿不变。弯弯的饺子象征着团圆吉祥,承载着着浓浓的亲情。这初一的饺子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故事之老屋情怀
实验中学2020级31班 冷雪原
从我出生开始,从未在老屋生活过,对老屋的了解仅限于每年春节跟随父辈回家祭祖时从父辈的断断续续的讲解。我家的老屋建于1977年,坐落在我们村前的主路旁边,坐北朝南,非常向阳。老屋西边和南边都是很宽敞的马路。历经了世纪的变迁,经过了无数次风霜雪雨的洗礼,到现在为止,老屋的主体结构还是当年我的爷爷和他的两个弟弟用“土坯”垒起来的,窗户依然是木质的棂子窗,屋顶上的瓦片有红色的还有青色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厚的,也有薄的。春天,香椿芽儿早早地露出了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碧绿的世界;夏天,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小院儿里自由自在的疯长,这个季节回家,我总会想起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秋天,收获的季节里,小院儿就变成了鸟的天堂,鸟儿们在小院儿里尝尽了酸甜可口的果实;冬天,一场小雪过后,我家的老屋犹如一幅水墨画透着灵动、静溢的美。今年夏天雨水大,老屋房顶漏雨了,父母回老家倒了领,重新换了新瓦。我非常纳闷儿问父母为什么不重新修建一下老屋,我的父亲说:老屋印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季节交替、酸甜苦辣,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学,考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占据了记忆的大部分空间,只有青涩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的记忆清晰地镌刻在灵魂的深处,让人挥之不去,也成为人生当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老屋是这段回忆的承载者,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保持原状。父亲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想起以前爷爷告诉我的在当时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的父辈们凭着“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信念,发愤图强,用优异的成绩跳出了农门,改写了我们家世代耕种的历史。再想想今天的我,从小生活在父辈们创造的优越的环境中,难道不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家风,好好学习吗?每当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老屋,想起家庭根源中的坚定与坚韧,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又到了一年中祭祖的时间,写这篇文章,感谢给我们激励和动力的老屋,也让老屋看到我辈都在进取,凭借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那一片,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家族的天空。让老屋的精神,伴着我们这些羁旅的乡客,奋进!拼搏!春节故事
平度市实验中学2022级23班 徐泽睿
每年过春节,我都要回老家,心里可兴奋了,春节的习俗总会让我十分期待。最热闹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儿及拜年。大年三十的时候,亲人们团聚一堂,有说有笑的围坐桌前聊天,与众不同的可能是我们家的小孩儿们也会乖乖地坐在桌前,不像别家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着玩鞭炮,因为大年三十是我的生日,一个大蛋糕气派的摆在桌上,蛋糕的香气和外观足以让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吃团圆饭。“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团圆饭做好了!当然,吃团圆饭前总忘不了给土地爷爷供几道菜,再敬几根香,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大丰收。吃团圆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团圆饭后,到了下午,妇女们坐在炕上边看电视边带娃,男人们则到朋友家中打牌,打牌时的声音隔了几十米都能听见。晚上,在春晚开始之前,亲戚们也都走光了,只剩自家人在客厅中,边看春晚边聊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小孩们最期盼的时刻马上要到来了:收压岁钱!奶奶一个,叔叔一个,伯伯一个......开心极了!这天晚上,我也会熬到十二点,每当春晚主持人说新年倒计时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激动。一家人搬了好多烟花儿到门外,当人们看到第一个烟花打响,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放起了各式各样美丽的烟花儿。放烟花的声音响彻云霄,小孩们兴奋地直蹦高儿。大年初一,我还没起床就听见家里一阵拜年声:“她婶儿,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来来来,坐下喝口茶。”“不了不了。”这样热情的对话每年都会听见。我也抓紧吃完饭和堂哥出门拜年了,大人们拜年都是坐一起聊天,而小孩们则厚脸皮地吃着招待客人的糖果。
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你们的春节有别样的趣事吗?春节故事
平度市实验中学2022级25班 孙芮熙
微风送暖,春回大地,“岁岁爆竹辞旧年,点点梅花迎新春”。千百年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春来到,整个华夏大地被春节带来的喜庆包围着,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无不为春节的到来而激动,无不为春节的到来而忙碌。春节故事是声音。是大街小巷中燃放的鞭炮声;是绽放出各式各样图案的烟花声;是人们走街访友的欢笑声。平时安静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鞭炮声接连不断,好似要将天空“炸”出一个大窟窿。五彩缤纷的烟花,似兰、似菊……,夹杂着的是孩子们的嬉笑声、打闹声。不经意间,烟花乐手们又开始演奏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春节故事是味道。是窗户缝隙中散发出来的饭香;是孩子们口袋中酸甜可口的糖果香;是集市上水果的清香、熟食的肉香、海鲜的鲜香;最令人陶醉的是酒坛子里漫出的丝丝酒香,粮食和酒曲混合发酵,醇馥幽郁,沁人心脾。春节故事是欣欣向荣的美景。是随风摇曳的大红灯笼、代表祝福的春联儿与窗花;是墙角那几枝不畏严寒的腊梅;也是栖居在祖国各地以及海外游子们归乡的忙碌景象。三年疫情给人们的生活与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回家的脚步变得格外的迫切与急匆匆,机场的候机厅、车站的候车厅,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从进入腊月开始,街坊四邻的问候声此起彼伏,“二狗子回来啦!你阿妈盼了好久了,做了很多好吃的给你。”“大丫头,多年未见,你出落得愈发俊俏了,都快认不出来了。”大人孩子们相互奔走,相互倾诉,分享着许久以来的心酸与喜悦,分享着在外拼搏的点点滴滴。春节是辞旧迎新,是万象更新,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与依靠!春节的故事万万千千,细数不尽。奶奶,窗花
平度市实验中学2021级9班 孟令仪
“腊月二十八,奶奶剪窗花,窗花红又红,囡囡笑盈盈。”窗外白雪皑皑,窗内祖孙团坐于暖乎乎的炕上,剪着窗花。奶奶的窗花纸是夏日里就做成的。
每年夏季,奶奶的庭院里开满各种花,最多的要数玫瑰。红艳艳的玫瑰盛开的清晨,奶奶总爱戴着插有榴花的草帽,采摘凝露的玫瑰花瓣,开始她的窗花纸制作:粹取玫瑰汁,浸制蜜蜡,裁剪棉纸,在一遍又一遍的洇色晾晒中,带着花香的窗纸就做成了。在水晶帘动的午后,奶奶将它们熨展于枣红木箱中,同时也铺展开了我对“年”的期待,对腊月二十八的期待。奶奶的窗花,如从《诗经》里走来的歌谣,平平仄仄,民情万种。“小叭狗,叭狗叭,你在院里看着家,我去南园摘枝花……”奶奶一边剪憨态可掬的小叭狗,一边唱着历史阡陌上吹来的民谣。爷爷戴着老花镜帮着折纸,花猫卧在腿边打着呼噜,妹妹吚吚呀呀跟着学唱,我知道,这是奶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蓖麻子秸儿,红又红,哥哥骑马我骑龙。哥哥掉了小烟袋,我给哥哥捡起来……”奶奶剪了一对胖娃娃,逆着光举起,这对胖娃娃手牵着手,互望对笑。叔叔将窗子擦得又明又亮,爸爸将窗花贴在跳着阳光的玻璃上。我知道,奶奶希望我们珍重手足情,传递恭爱友悌。“糖栗子树,糖栗子糖,糖栗子树下盖瓦房,盖起的瓦房明亮亮,箱柜装满了新衣裳……”剪一幢大瓦房,瓦房的墙上,剪有“我爱共产党”的字样。红心向党,是奶奶最质朴的信仰,幼时跟着奶奶学剪纸,学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闪闪的红星。我知道,奶奶希望我将红星镌入灵魂深处,成为血脉贲张的力量。其实奶奶的窗花样式,更多的是各种花儿。清远的汀兰,孤傲的红梅,俊逸的幽菊,疏朗的芰荷……我诧异饱经风霜的奶奶,为何总爱这些不染烟尘的静雅,奶奶不语,将她剪成的花儿,装裱于花册。奶奶的双手是苍老的,但指甲染的,是灼灼的绯红。是的,奶奶除了爱做玫瑰剪花纸,还爱在桃花盛开的日子,做胭脂与蔻丹。“‘年’,是对收成的满意;‘窗花’,是对未来的希冀。心怀美好,岁月不侵。”头发花白的奶奶,告诉了我生活的真谛。鞭打春牛
平度市实验中学2020级20班荆宇涵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在一声声祝福语中,鞭春人各挥三鞭,春姑娘挥一鞭,共同完成了“鞭春”仪式。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鞭打春牛的活动起源于中国先秦时的历史传说: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暤氏率民迁居黄河下游,要大家改学耕作,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管理这项事业。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降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人们都听从句芒的号令,可是帮人犁田的老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懒得爬起来干活。有人建议用鞭子抽打它们,句芒不同意,说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吓唬吓唬就行了。他让大家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老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干活去了。由于按时耕作,当年获得了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都乐于从事农业了。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说明在周朝就有在立春“鞭打春牛”的习俗雏形。到了汉朝时期,这个风俗已经非常流行。人们认为立春“鞭打春牛”有“催耕”之意,寄托了人们希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情感。来源|各年级
编辑 排版|程国磊
校对|李晓丽 陈染
审核|翟衍华
责编|程国磊
悦听•春节故事来源于网络由小明云采集,如果触犯您的利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此文链接:https://687267.com/10154.html
THE END
二维码
打赏
共有 0 条评论